百年戏楼重现昆腔神韵

  百年戏楼重现昆腔神韵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这样……”委婉流丽的昆曲唱腔萦绕在古修建雕梁画栋间。戏台、廊柱、台阶、包厢等处安装的LED冷光源,藏在戏台上的升降多媒体纱幕投影,增强了演出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营造出“陶醉式”的观演体验。

  4月19日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楼以崭新的姿态重张开业,源远流长的昆曲与古色古香的戏楼融为一体,以最具历史感的形式,将昆曲艺术的美学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2022年“会馆有戏”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流动推向热潮。

  坐落于前门西河沿大街220号的正乙祠戏楼,是曾经的银号会馆,也是中国最古老、保留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近百年来,梅兰芳、谭鑫培等名家在此粉墨登台,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是首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戏曲艺术的群集之地,全城大巨细小承载厚实多样地域文化的特色会馆。为珍爱好、行使好会馆遗存修建,让人们重新熟悉会馆和会馆文化,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

同城游近郊游成假期优选 需挖掘更多“游在近处”新IP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以旅游业牵引农村三产融合,正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关键是增加新兴消费场景,增强吸引游客的乡村生活体验。

  去年,正乙祠正式启动重修。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修建特色和历史质感的同时,对小院举行了彩画补彩和重新掩饰。这里不仅有古朴的青砖灰瓦、掩饰一新的红色游廊、“柿柿如意”“花开富贵”“松鹤延年”的祥瑞纹饰,另有时机登堂入室的今人,更有时机再闻百年前的清音雅乐。

  此次正乙祠戏楼开幕演出季选取了四幕颇有历史渊源的大戏连台上演,划分是驻场戏《天官赐福》、戏楼版《牡丹亭》、观其复版《墙头马上》《怜香伴》。其中,驻场戏《天官赐福》是为戏楼量身定制。

  北京有若干会馆会因“有戏”而重张?现在,北京已有8家会馆推出多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为了让会馆“活”起来,北京不停打磨推出既相符会馆气氛又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小而精”“小而美”演出。此前以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为试点,已推出“会馆有戏”之“遇见湖广”“遇见颜料”系列演出,临汾会馆、福州新馆、台湾会馆等会馆也陆续开演。

  与此同时,更多幽静一时的古建,将以差其余面目重回民众视野。仅以西城区为例,作为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其已列入普查挂号的各级会馆类不能移动文物有31处。西城区在2020年和2021年划分推出两批文物修建活化行使项目,通过公然招标,研究确定腾退文物修建活化行使的偏向和路径。

  眼下,歙县会馆、晋江会馆、绍兴会馆、宜兴会馆等文物修建活化行使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了一批社会机构介入,为文物量身定制了既还原珍爱修建原有风貌,又可连续造血、具备充实社会吸引力的活化行使方案。

  未来,北京还将因地制宜创作推出更多兼具时价值值与传统审美、显示方式天真的新创剧目。不停探索“会馆有戏”常态化演出机制,举行古戏楼戏剧展演季,开展戏曲公益讲座、文化沙龙,开发“会馆有戏”微旅行线路,连续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艺术圈,增强“会馆有戏”品牌吸引力、流传力和影响力。

  杨学聪

【编辑:房家梁】

原创文章,作者:C5C9游戏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5c9.com/19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