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东数西算”吹暖概念股 宝信软件市值为何蒸发260亿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砺石导言

在全球缺芯的浪潮下,中芯国际通过主攻成熟制程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营收及净利润均创出单季度历史最高纪录,在逆境之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李平 | 作者

平凡 | 编辑

砺石商业评论 | 来源

1

营收创新高,净利润破百亿

前不久,国内晶圆代工龙头公司中芯国际披露了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快报。尽管中芯国际遭遇到美国的政治打压,但在行业高景气度的带动下,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均创出单季度历史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5.80亿美元(1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10%,环比增长11.64%,这也是公司单季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5亿美元;公司实现净利润5.528亿美元(3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7%,环比增长18.2%。

除了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外,毛利率的提升也是中芯国际四季度财报又一大亮点。第四季度,中芯国际毛利率达到35%,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8%,几乎翻了一倍。在全球芯片供需失衡的背景下,中芯国际跟随行业进行了产品提价,第四季度单晶圆收入(等效8寸)达到917美元,环比增长11.4%,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从全年来看,2021年中芯国际共实现销售收入54亿美元(356.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这一增速在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厂中位居第一;净利润方面,2021年中芯国际实现净利润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1%,按人民币计算为107.33亿元,这也是公司净利润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从销售区域上看,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销售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56.1%增长至68.3%,北美及欧洲地区占比则出现下滑,中国市场愈发成为公司营收的压舱石。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出口禁令迫使中芯国际部分海外大厂转移订单,但中国企业出于产业链安全的目标更加倚重中芯国际。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整体来看,新冠疫情叠加新能源汽车、IoT等产品热销等因素,给全球半导体行业带来了高景气度,芯片的供需失衡带动了产品的价格上涨,中芯国际由此实现了营收的快速增长和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中芯国际表示,基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预计2022年公司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增长15%-17%,毛利率介于36%-38%。这说明公司营收规模和毛利率仍将在下一季度创出新高。

近两年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高科(600730)技企业出台了“实体清单”、“临时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打压政策,一度让外界对中芯国际发展前景充满担忧。面对危机,中芯国际选择迎难而上,主攻成熟制程,在解除生存危机的同时,也打开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

2

加速扩产,主攻成熟制程

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以“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为由,宣布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这就意味着中芯国际生产10nm以下芯片所需要的原料和设备无法获得美国批准出口。受此影响,中芯国际部分海外客户为了降低因中芯国际受美国制裁而导致的供应风险,选择将部分产品订单转给其他客户。在此背景下,中芯国际同时面临供应链危机和存量客户订单转移压力,一时举步维艰。

面对挑战, 中芯国际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主动将发展重点由先进制程回归到成熟制程,将“保障生产连续性、满足客户需求、缓解产业链短缺”作为首要任务,有力化解了美国“实体清单”所制造的发展障碍。

业内通常以28纳米为分水岭,将芯片制造工艺分为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先进制程主要用于高性能、低功耗的产品,比如用于生产手机、电脑、内存芯片;成熟制程则用于制造中小容量芯片,比如用于物联网、电源管理、显示驱动、传感器等芯片。

近几年,伴随物联网、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MCU芯片等需求强劲,全球90/65/55nm等成熟制程芯片奇缺。另外,台积电、三星等全球芯片龙头主要资本开支均投向了先进制程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成熟制程的供需矛盾,这就给选择主攻成熟制程的中芯国际带来了机会。

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0.15/0.18微米和55/65纳米节点占比分别为28.6%和26.8%。另外,公司FinFET/28纳米节点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上升至18.6%,考虑到华为海思芯片受限,这一部分收入应该是以28纳米为主。整体来看,成熟制程已成为中芯国际绝对收入来源。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从下游应用来看,智能手机板块业务占中芯国际第三季度收入比重为31.2%,同比下滑5.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0.3个百分点,说明华为手机订单减少的冲击正在减弱;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业务占比分别为12.7%和23.7%;其他部分占比为32.4%,较去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到汽车及工业芯片的推动。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政府于2021年3月允许部分美国半导体企业恢复对中芯国际的半导体设备供应,相当于解禁了14nm及以上设备的供应许可,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芯国际的供应链压力。

盘点小米投资版图:AloT与造车双核驱动 核心布局逻辑何在

针对市场环境的大幅变化,中芯国际一方面积极推进已有的老厂扩建,一方面加大新项目的投资,目前已经分别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规划建设3座合资12寸代工厂。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在2020年全球半导体成熟制程市场中,中芯国际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占比已经超过三星电子。而根据ICInsights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位居全球晶圆代工厂第五、纯晶圆代工厂中排名第四(三星为IDM路线,部分代工)。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1年度,中芯国际资本开支为45亿美元。2022年,公司预计资本开支为50亿美元。新项目方面,2022年初上海临港(600848)项目已破土动工,北京和深圳两个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2年底投入生产。三个新项目满产后,将使公司总产能倍增。

资料显示,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4.9%、36%和20.5%。不难看出,中芯国际(39%)成为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工厂中成长最快的公司。

不过,与台积电、联电等竞争对手股价连创历史新高不同,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中芯国际股价就处于持续阴跌状态,四季度业绩预告也没有有效提振公司股价。截至3月1日,中芯国际股价报收于50.87元,较上市首日最高价(95元)已经接近腰斩。

那么,中芯国际的投资者究竟在担忧什么?

3

股价低迷,实体清单的现实制约

早在被列入“实体名单”之时,不少投资者就开始担心中芯国际或将面临到客户订单转移、先进制程只能研发无法量产等问题。目前看,凭借旺盛的国内需求,中芯国际营收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创出近十年来新高。

不过,中芯国际主要设备严重依赖国外供应、先进进程难以突破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也导致二级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担忧。

根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净利润破百亿,美国打压下的中芯国际艰难突围

早在2019年,中芯国际在前台积电技术大牛、联席CEO梁孟松的带领下已经成功攻克14nm制程,并迎来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代工订单。

然而,由于美国的压力,荷兰ASML极紫外线光刻机(EUV)无法向中芯国际供货,这让中芯国际7nm及以下工艺的研发无法开展。

此外,由于美国“实体清单”的存在,中芯国际扩产项目能否顺利达产仍有不确定性。根据最新政策,中芯国际14nm及以上设备进口须事前申请相关许可证,未来一旦美国加紧对中国芯片打击力度,中芯国际仍将面临关键设备、生产耗材等方面的供应压力。

虽然有分析认为,面对美国的压力,中芯国际或可以通过建立去美化产线来避开“实体清单”的制约。比如,过去中芯国际一座正常的晶圆厂需要25%的欧洲设备(光刻机)、50%的美国设备(刻蚀机、PVD等)和25%的日本设备(刻蚀、沉积),而在去美化之后,一座理想的晶圆厂就变成,25%的欧洲设备(光刻机)+50%的日本设备(刻蚀机、PVD等)+25%的中国大陆设备(刻蚀、PVD、清洗、氧化等)。

但对中芯国际而言,即便部分设备可以实现国产替代,西欧、日本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同样必不可少。

而且作为世界芯片技术的霸主,美国过去50年一直强力控制着全球芯片产业。尤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美国占据50%的份额,部分设备除了美国之外根本就没有替代品。即便是荷兰ASML等欧洲半导体设备巨头,同样要受制于美国。

显然,中芯国际的去美化产线之路仍将漫长,这既需要中芯国际有效建立起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联盟,也需要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共同努力。而在彻底摆脱美国的制约之前,“实体清单”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中芯国际头上,其公司股价低迷也正是源自于此。

4

追赶之路,技术突破方能长治久安

作为目前大陆唯一能够提供14nm工艺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代表了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先进水平,但与台积电、三星等同行相比却有着不小的差距。

截至目前,台积电5nm工艺技术已经成熟并量产,2021年全年收入占比达到19%,并计划在2022年实现3nm工艺的量产。因此,从技术节点上看,中芯国际距离台积电至少还差2-3个世代。

不过尽管外界阻力重重,中芯国际依然没有放弃对先进制程的努力。2021年4月,据时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去年9月份周子学辞任)介绍,中芯国际完成了1万5千片FinFET安装产能目标,第一代量产稳步推进,第二代进入风险量产。

FinFET工艺第一代就是指14nm制程,第二代就是N+1工艺。相比14nm,N+1工艺技术在性能上提高了20%,功耗降低了57%。有分析认为,中芯国际N+1工艺事实上相当于三星的10nm节点。

好的一点是,在中国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进口半导体产品中,大部分都是14nm及以上的成熟工艺芯片,而家电芯片、物联网芯片、汽车芯片、基站芯片等需求都将长期存在,这就给中芯国际现有产能的国产替代之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另外,庞大的中国市场足以让全球任何一家半导体设备供应企业都不敢轻言放弃,部分美国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与中芯国际的合作。

2018年开始,联电、格罗方德相继宣布退出更高制程的探索,10nm工艺以下的玩家,只剩下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因此,中芯国际就是第二梯队中唯一一家仍在追赶先进制程的公司。这也给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留下了希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折扣远高于Intel AMD推锐龙、霄龙销售返点抢OEM份额

原创文章,作者:C5C9游戏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5c9.com/10624.html